介紹自己或團隊
大家好,我是康育瑄。
我大學就讀清大材料,接著在瑞典念了碩士。
朋友問我為何不在國外找工作,逃離鬼島,
但越是旅行、越是看到國外越多地方,我就越想起自己還不夠了解自己可愛的家鄉;
最近看到台灣那麼多社會企業、創新的想法、那麼多人在做很棒的事,持續改變台灣,
我更想留在這裡認識更多這些改變的力量,期許自己有天也能帶來改變。
我的專案需要 3 個人來貢獻專長,每人
1 小時
專案需要的總時數 3 小時,仍需 0 小時
專案簡介
由一名大學生帶領一至兩名偏鄉國中生,組隊合作採訪大人物/各行各業,來幫助他們找尋對未來的想像。
一、緣起&看見的問題
大學時參加原住民文化社、到偏鄉課輔埋下了關心教育的種子。
到瑞典求學時,感受到福利資源充足、平等的社會氛圍,讓我感覺到原來,願景不是不可能實現。
回來再度接觸原住民國中生的課輔,我開始更認真去觀察,
偏鄉教育真正需要的是什麼?
我覺得其中兩點非常重要:
1. 「持續」的關心陪伴: 來來去去的大學生志工,能改變的有限。如果能有好的改變,改變的反而不是當下的孩子們,而是志工本身。那到底怎樣才對孩子們有幫助呢? 記得一次孩子們期末作業中,寫信給最感謝的人,無一例外地寫"課輔中心的社工阿姨"。阿姨是唯一持續陪伴他們國高中生涯的人,孩子們說很感謝阿姨,從所謂的壞學生、到長大成熟,不管是好是壞,阿姨也都一直看著他們。所以我想持續、長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。
2. 對未來的想像
近來看到一段話,說明了我的想法,先冒昧在此借用,因為我實在寫不出更好的文字了
"
「這裡的孩子很有潛力,校長也一直努力地幫他們找了很多資源,但是他們缺的是對未來的想像,」老師解釋。
在都市裡,我們知道未來的工作機會選項有哪些、我們知道有人可以問、有role model告訴我們哪些事情能幫我們掙得一席之地。「在這邊,最容易也最平常的選項就是去打零工,」學業拼不起來、上一輩又以打零工為主,小朋友對未來沒有想像,不相信讓自己笑著流汗的「舞蹈」可以成為生存技能。或者他們試過了,但這裡沒有舞蹈老師帶他們更上一層,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天份能帶自己到什麼地方。"
[引自天下雜誌部落格]
記得台大教授難得來課輔中心演講,到了Q&A時間,
高中生問:台大有什麼科系? 有音樂系嗎?
國中生問的問題可以是:上高中好嗎?大學教什麼? 可以自己選課嗎?
對都市小孩來說,這些可能早就不是問題,有親戚、朋友告訴他、影響他,也可以自己google。
因此我感覺他們光是基本資訊都缺少,更何況是更深入的生涯建議。
這也不是叫他們認真讀書考高中、大學就了事,因為他們的天份常常不是讀書,努力考上吊車尾的大學不一定比早點學個一技之長好。
二、執行計畫
One day 未來每一天
由一名大學生帶領一至兩名偏鄉國中生,組隊合作採訪大人物/各行各業,來幫助他們找尋對未來的想像。
A. 大學生先透過跟孩子、照顧單位聊天,了解孩子的個性跟可能嚮往的職業
B. 孩子與大學生共同擬訂採訪題目、人物、邀訪,試著了解目標人物的一天的生活
C. 如時間能配合,邀請目標人物在寒暑假實際一起生活、或當小助手,實際體驗該職業的一天
三、預期效應
大學生可以學到什麼:
*訓練(借助)自己找資源、人脈的能力,幫助孩子找到適合人選或公司、機構。
*培養領導能力、耐心、觀察跟同理心。
*可能更了解某職業的生活、內容,甚至跟某大人物接觸、建立良好關係
孩子可以學到什麼:
*不只是單純課輔或陪伴,藉由合作、教導的"任務",培養彼此的認識跟能力,可能成為孩子的朋友,保持聯絡讓他未來有更多資源。
*對某職業有真實認識,對於高職選科、未來生涯有幫助
*有人帶領,學習採訪、問問題、共同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與經驗
四、預期困難
初期找尋適合的大學生、並鼓勵孩子加入計畫可能是最困難的部分。
只是先發起一個大概想法,很多細節的想法還未完善,
懇請大家指教,或發想更多ideas :)
參與專案者的條件限制
如果想法有共鳴,就一起討論吧~
參與專案者獲得的好處
除了上述的實質能力,還有
讓社會多一點點溫暖
讓自己多一點點助人助己的感動
媒合名單
目前共有 3 位 參與專案者 參與專案者媒合完成。
- (2014-07-07 00:16:10)
- (2014-07-07 00:15:13)
- (2014-07-07 00:15:13)